他们的飞机从东京起飞时就开机器干扰我们的雷达。
中科院副秘书长汪克强在总结会上传达了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的重要指示。不到一个月时间,一份《深化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炉。
这样的布局,让研究机构在重大科学问题上能形成合力、协同创新、取得突破。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紧扣植物生命现象的本质与规律这一科学问题,确定了遗传基础与进化规律、发育过程调控、环境互作与应答、物质能量代谢等4个研究方向。很快,2016年7月22日,方案通过了中科院院长办公会审议。该中心主任蒲慕明带头去自动化所蹲点并形成了蹲点交流制度,这两个最需要交叉的领域终于接纳了彼此,为脑智科学的发展和中国脑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世界科技发展尤其是生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快进亦退,现行体制机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2019年7月23日,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对这次改革工作进行总结。乘率先之东风 2014年,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暨研究所分类改革全面启动,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现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成为首批筹建机构。一生报国难掩光辉 贺贤土于1937年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一个普通家庭。
与此同时,我国的ICF研究基础却十分薄弱,既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也没有足够经费。但人们不会忘记这样一位为祖国、为人类挥洒心血、倾尽智慧的科学家。此后,贺贤土参与了氢弹研制相关工作,他带领小组负责物理研究、设计出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的核装装置,并分解研究氢弹一些重要物理过程进行近区测试实验,热试验获得圆满成功。25岁那年,他从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本应留校担任助教,却在11月时突然接到通知,被改分配到北京一个重要的国家单位。
出于保密缘故,调令上的措辞非常含糊,即将报道的单位似乎也与贺贤土所学专业并不对口。原子弹在达到高超临界状态时,可能会在预定点火时刻之前出现过早点火。
贺贤土获颁爱德华泰勒奖 爱德华泰勒奖证书 半世耕耘激光聚变 贺贤土此次获奖,是凭借他和团队多年来在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CF)和高能量密度物理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回国后,他先后被任命为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和副所长,主管ICF的物理理论研究。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ICF研究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突破了大量关键科学与技术难点,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氢的金属化问题一直以来是高压科学的焦点和热点,三十年来甚至有不下四次轰动的新闻报道称有人成功合成了金属氢。
这么高的压力要如何才能得到? 李冰告诉记者,金刚石对顶砧压机用两颗顶对顶放置的金刚石相互施压,可以产生约400 GPa极限静态压力,这是达到如此高的静态压力的唯一手段。首先,氢会渗入钻石表面导致氢碎,在用传统的方法实验时,研究人员发现,最多到160 GPa,钻石砧就会破碎。因此,有人将金属氢称为高压物理的圣杯。我们将不单致力于在实验室条件下创造出金属氢,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可靠的表征,以发现和理解金属氢的新奇的物理形态和特性,为拓宽对物理理论的认识提供可靠的实验参照。
往往解决了一个,就衍生了下一个问题。由于氧化镁或立方氮化硼是X射线衍射强度弱的材料,而环氧树脂是非晶体,这种封垫产生的衍射信号极弱,用其将氢样品封装可以一举两得,既解决氢碎的问题,又解决了金属封垫的信号干扰,使捕捉来自氢的微弱X射线衍射信号成为可能。
在头发丝上打怪升级 毛河光告诉记者,在金刚石对顶砧上进行氢结构的同步单晶X射线衍射测量要面对几个艰难的挑战。高亮度的同步辐射X射线穿透金刚石照射在高压氢上,高压氢与X射线相互作用产生的信息显示了氢在原子尺度的排列方式,亦即晶体结构。
吉诚说道,我们从原理去思考、去探索如何去解决一个一个的技术问题。然后继续解决,直到打通所有关卡。500 GPa是什么概念?文章第二作者、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冰告诉《中国科学报》,地心的压力约为360 GPa。实验证明无论是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先进质子源的6x7平方微米光斑还是3x2平方微米光斑都无法直接测量出有效信号。近日,由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HPSTAR)主任毛河光领导的科研小组,与国外科研院校的科学家合作,采用金刚石对顶砧(DAC)技术以及自主研发的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相关技术,首次在两百二十万个大气压以上实现了对固态氢第四相的晶体结构精确测量。我们的论文报道了22组实验的数据,但实际上我们做了一百多组实验,耗费了几百颗钻石。
在常压下,两个氢原子结合形成氢分子。近一个世纪以来,高压学者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高压技术所能达到的压力接近预想中的条件,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种氢的高压新相。
高压物理圣杯 的杯座 氢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吉诚告诉记者,有时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样品终于制备到了需要的压力条件,而实验测量刚开始5分钟还没有收到任何数据金刚石又碎了。
作者:池涵 闫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9/26 17:42:1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向金属氢冲刺,他们做了这件事 图中两颗对顶的金刚石被称作金刚石对顶砧,用来产生高达数百GPa的压力。如果说金属氢是圣杯,高压下氢结构的同步测量就好比圣杯的杯座。
但是问题又来了,虽然封垫信号干扰和极限压力的解决了,该使用怎样的测量方法才能测出在超高压下破碎成粉末的氢的X射线衍射呢?样品的尺寸太小了,只有5微米的直径和1微米的厚度。第四相是连接正常固体氢与奇特金属氢的一个关键物相,因而我们必须要理解它的晶体结构。自得到理论预测以来,人工制造出金属氢是高压物理学界首屈一指的核心挑战,对金属氢的追求推动着高压科学的技术发展。同时,金属氢也被认为是氢在木星、土星等大行星中的一种重要的存在形式。
而且,由于氢的X射线散射截面是所有元素中最小的,因此衍射信号很弱,而采用金属铼、钨等做成的传统封垫会形成强烈的干扰,即使运用最新一代同步辐射光源,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固态氢在百万大气压以上的晶体结构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令人惊讶的是,氢分子仍以类似雪花一样的六方对称排列。
193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尤金.维格纳和物理学家希拉德.亨廷顿预测,氢在25 GPa的高压下会变为金属氢。相比之下,一根头发丝都有40微米直径。
但其根据都是样品变黑、不透明、反光、导电等单项间接表征,而且都是孤例,没有重复验证。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565-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
而且众多学者对通过深入研究金属氢以及氢金属化过程,以探索其所蕴含的新的物理机制的重要性,目前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用氧化镁或立方氮化硼和环氧树脂制成的复合材料封垫。文章第一作者、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吉诚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金属氢的研制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几年不断有研究小组声称合成了金属氢,但是在业内难以得到共识。乐在其中的吉诚把研究的过程看成了是在打怪升级。
因此,曾有国外科学家断言,此类实验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总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项目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有一些参照的,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毛河光告诉《中国科学报》,此项工作破解了长期困扰高压氢研究中的最基本、最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将此前法国和美国科学家合作保持的压力纪录提高了一倍,为今后直接测量超高压下固态氢以至金属氢的晶体结构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HPSTAR 80多年前,有人预测氢在高压下会演变出一种神奇的物态金属氢。虽然目前人类还没有实现静态压力下金属氢的相变,但是,此项工作是对从晶体结构上理解金属氢迈出的坚实的一大步。
评论留言